你的位置:99时时彩后三技巧 > 新闻动态 > 黄景仁在洞庭湖畔写下一首词,三更月,猿声是泪,鹃声是血
黄景仁在洞庭湖畔写下一首词,三更月,猿声是泪,鹃声是血
发布日期:2024-12-15 18:44    点击次数:77

1769年冬天,清代诗人黄景仁到达湖南,他凭吊了汨罗江畔屈原、贾谊的祠堂,登临衡山,观赏了南岳风光。

名胜古迹,振奋了黄景仁雄奇的意气,也引发他无限的慨叹。黄景仁虽然谒见了湖南观察使王太岳,但并未找到安身之地。

于是在第二年春末夏初,怀着忧伤心情,“浮洞庭,由大江以归”。即将离开湖南时,面对浩浩洞庭,诗人写下了这首《黄景仁·忆秦娥》。

《忆秦娥·湖天阔》

黄景仁〔清代〕

湖天阔,清湘望断三更月。

三更月,猿声是泪,鹃声是血。

曲终数点烟鬟没,此间自古离愁窟。

离愁窟,几丛斑竹,临江犹活。

这首词的大意是:

湖南的天空辽阔,我在这里长时间地遥望那深夜的月亮。在深夜的月色笼罩中,猿声、杜鹃声的啼叫充满悲愁。

乐曲终了消没于群山中,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离愁别恨聚集的地方。在这离愁别恨聚集之地,有成丛的斑竹,还生长在江边。

黄景仁,清代诗人。四岁而孤,家境清贫,少年时即负诗名,为谋生计,曾四方奔波。一生怀才不遇,穷困潦倒,后授县丞,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,年仅35岁。

其诗负盛名,为“毗陵七子”之一。诗学李白,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、寂寞凄怆之情怀,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。七言诗极有特色。亦能词。这首词就是他的代表作。

“湖天阔”,抒写眼前的洞庭景象,写出了“洞庭一泻八百里,浮云贴天天浸水”的宏伟境界。

“清湘望断三更月”,诗人极目回望经过的湘水,依依不舍。冷月、猿啼、杜鹃声声,三种意象交织出一幅凄凉、感伤的境界,极力渲染,令人心碎。

“猿声是泪,鹃声是血”,则形容伤感之极。大家都知道,郦道元的《水经注·江水》有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”的名句,而猿声鹃声,血泪和流,是古代文学表示悲伤的典型事物。诗人在此用这两个典故,也是描绘出一种巨大的、无法被填补的悲伤。

“曲终数点烟鬟没”,在久久的凝视中,浮现出湘水女神的形象。湘水女神相传是大舜妻子娥皇、女英两姊妹。烟鬟,指妇女鬓发,借指神女,喻其风神。“数点”,影影绰绰,不甚分明的样子,托出神妙气氛。

“此间自古离愁窟”,说的是娥皇姊妹与舜的生离死别成为千古悲剧,离愁窟也成为离愁别恨的聚集之地。

而就在这离愁别恨聚集之地,“几丛斑竹,临江犹活”。一个“活”字说明它曾惹起古今多少黯然销魂之感。

韩愈《送惠师》中的 “斑竹啼舜妇,清湘沉楚臣”,可以视为黄仲则构思这首词的依据。于是我们联想到“清湘望断”应该包含对屈原的怀念在内。

下片“几丛斑竹”,从写实看,是“清湘望断”的情景,从意义上说,由屈原而及其作品中的“湘灵鼓瑟”。上下片似断犹续,内在涵义相连相接,自然巧妙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